智库
董琰峰 副教授
东北大学  
董琰峰,东北大学理学院副教授。2016年6月博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随后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7月人才引进到东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2020年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碳纳米材料、二维材料及其新型电池应用基础研究,迄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Energy Storage Materials、Science Bulletin、Nano Energy、Smal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8篇,合作发表论文30余篇,SCI引用5300余次,H指数34。
张桥保 教授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南强青年拔尖A类人才,嘉庚创新实验室荣誉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6年获香港城市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15年在佐治亚理工学院刘美林教授课题组访学,2016 年至今在厦门大学工作。主要从事二次电池关键电极材料的设计优化及其储能过程中的构效关系解析的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共发表SCI学术论文150 余篇,总引9600余次,H 因子52。迄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 (含共同) 在Chem. Soc. Rev., Prog. Mater. Sci., Adv. Mater., Nat. Commun., Energy Environ. Sci., Mater. Today, Adv. Energy.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Coord. Chem. Rev., Adv. Funct. ., Sci. Bull., J. Energy Chem., eTransportation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两篇入选2019年度 “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和2020及2021年度J. Energy Chem. 杂志优秀学术论文 。先后入选了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和全球顶尖10万科学家榜单。担任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 Chin.Chem.Lett.副主编, Rare Metals 学术编辑, J. Energy Chem 和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编委, InfoMat,Nano Research,SmartMat, 物理化学学报等杂志青年编委及客座编辑。曾获2020中国新锐科技人物卓越影响奖,J. Mater. Chem. A.期刊新锐研究者奖, 厦门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厦门大学德贞社会课堂基金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奖项。主编书籍【电池材料—合成、表征与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一本。
柳红东 教授
重庆文理学院  
博士(后),教授,重庆市优秀毕业研究生(博士),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智库专家,重庆市青少年科学素质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方面的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等2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8篇;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转化4项。
陈立宇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  
2013年和2017年于华南理工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17年至2020年于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京都大学联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加入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MOF基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以及催化应用研究。发表SCI论文40余篇,论文累计引用3000余次,H因子27。以(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Chem. Soc. Rev.、Chem、Matter(2篇)、Nat. Sci. Rev.、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4篇)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相关成果入选Chem. Sci. 2016年度top 50文章榜、被Materials Views-China新闻报道、并被德国著名评论期刊Synfacts杂志Highlight报道。
王毓德 教授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碳中和绿色低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德国洪堡学者,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低碳节能技术,低维纳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专注于其在能源转换、储能、电化学传感器,企业低碳减排等的应用。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总经费1000余万元。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排名第四),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云南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三等奖项1项(排名第一),技术发明类三等奖1项(排名第二),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四)。迄今为止,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CS Nano,Small,Chemistry of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H指数53,SCI引用超过9000次。
方永进 特聘研究员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钠离子电池、锂金属负极、电解液、界面电化学等。近年来在Sci. Adv.、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Chem、Adv. Energy Mater.、Matter、CCS Chem.、Nano Lett.、Carbon Energy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引用超过5700次,h指数为36,荣获2018和2020年J. Mater. Chem. A年度杰出审稿人、2021年J. Energy Chem.年度杰出审稿人、湖北省楚天学子等荣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2022年度“高被引学者”。
庞欢 教授
扬州大学  
庞欢,南京大学理学博士,扬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8);江苏省杰出青年(2020);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2022);全球高被引学者。任《国家科学评论》学科编辑组成员;多个期刊编委、青年编委学术兼职。主要从事基于配合物框架材料的能源化学研究。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主编省级规划教材2部、学术专著3本。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联合重点1项)。
郭洪 教授
云南大学  
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先后在日本国家消防研究所、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开展合作研究。云南省学术学科带头人、云南大学东陆学者,云南省先进能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全固态离子电池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主要从事电化学储能研究(二次Na、Li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主持完成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dv. Mater., ACS Energy Lett., Adv. Funct. Mater., Nano Energy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15篇论文入选ESI高引论文,H因子50,他引超过7000次,获12项中国发明专利。获北京市第二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等多项科研奖项。担任《物理化学学报》、《Rare Metals》等期刊青年编委,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CSSI)理事、国际能源与电化学科学研究院(IAOEES)理事。在新能源领域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
李 勇 教授
安徽科技学院  
李勇,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校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岩石磁学、环境磁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安徽省科技厅等各类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授权3项;在全国“中兴新思杯”职教师资培养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在安徽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
汪济奎 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  
中共党员,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技合作办公室主任。 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改性与加工及功能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涉及各种高分子材料的配方研究、改性塑料研究、橡胶与塑料的特性分析、高分子材料产品缺陷分析、电缆料、木(竹)塑复合材料、阻燃高分子材料、永久抗静电材料、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长期从事国家计划和企业应用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与多家企业有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出版教材2本,翻译译著一本。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多次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奖。
宁晓晖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博导,西安交通大学“王宽诚青年学者”,中国金属学会熔盐化学与技术分会委员。主要从事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的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课题、面上项目、青年项目、重大校企横向课题等多项科研课题,以第一/通讯在Nano Energy、Energy Storage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并以第一完成人牵头编制了液态金属电池储能模组技术规范的行业标准。
李强 教授
青岛大学  
李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入选者,青岛大学新能源系主任,青岛市新能源系统智能测试诊断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专注于探索磁学在能源科学中的基础理论与表征技术,已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Matter、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dvanced Material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荣获2020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山东省青年创新榜样、山东省物理学会杰出青年学术奖。
李洪森 教授
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一直从事电化学与磁学的交叉研究,以通讯/第一作者身份在Nat. Mater.、Adv. Mater.、JACS、Energy Environ. Sci.、Nano Lett.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论文总被引用次数超过6000次,10余篇论文入选了ESI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以及封面论文等。荣获中国硅酸盐学会全国优博,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受邀担任Front. Chem.期刊副主编,以及Nano Res.、Carbon Energy、Chinese Chem. Lett.、Nano Res. Energy、Adv. Powder Mater.、IJMMM等期刊青年编委。
何宏伟 副教授
太原理工大学  
研究领域为高分子材料工程、聚合物先进功能材料、无机粉体材料高值化利用,围绕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合成及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构建展开。目前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横向项目等多项课题,发表SCI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0项,出版专著1本。
彭哲
 
孙剑飞 研究员
东南大学  
孙剑飞,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东南大学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兼职包括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委会干细胞产业转化学组副组长、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和器官移植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工学会生物电工专委会委员等。目前主要从事基于纳米技术的电磁诊疗及应用研究。已在多学科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项,技术转化300万元,获得投资逾千万元。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前沿专项”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在香山科学会议、IEEE国际纳米生物医学大会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多次。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5/8),先后获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2)等。
闫鹏飞 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  
闫鹏飞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2010-2017先后在日本NIMS和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从事电子显微学研究。目前的研究领域是利用电子显微学研究二次电池材料的基本结构、储能机理以及失效和改性机制。在Nature Energy, Nature Nano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引用10000余次,H因子50。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引进计划。《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青年编委。
曹菲菲 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2006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14-2015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新型纳米能源材料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近年来,在J. Am. Chem. Soc.、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授权专利多项。
肖 遥 教授
温州大学  
博士,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一直从事先进新能源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尤其聚焦在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方向。研究兴趣主要包括电极材料的动态结构演变,可控相变机制,局域化学与能级轨道调制以及结构基元操控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来,已发表SCI论文50余篇,发表论文正面被引用1600多次(Google scholar统计),目前SCI上的h-index为24。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通讯作者在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篇),Advanced Materials (3篇),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3篇),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1篇),Advanced Science (1篇),Nano energy (1篇), Research (1篇),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 (2篇),eScience (1篇)等国际高水平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入选热点文章及封面,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项,其中获得授权专利2项。另外,担任温州大学与Wiley出版社合办的高质量期刊《Carbon Neutralization》执行编辑以及高起点SCIE期刊《Carbon Energy》、《Exploration》等期刊的青年编委。
范修林 研究员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国家青年千人,博士生导师,高能量密度锂(钠)离子/锂(钠)金属电池,包括电解液及其相关界面,固态电解质等。在Nature Nanotech、Nature Energy、Chem、Joule、Science Adv.、NatureCommun.等国际顶级/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论文总引用次数> 19000,H-index = 72。入选2020、2021年科睿唯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成果先后被C&EN, Science Daily, Engineering 360, R&Dmag,TechXplore,人民网等国际、国内知名媒体报道。
上一页1... 3 4 56 7 ... 31下一页
Copyright©2002-2024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隐私保护 中国粉体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50428号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