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
尚蒙蒙 教授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齐鲁青年学者。主要从事新型稀土无机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机理研究及应用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Adv. Funct. Mater.、 Chem. Mater.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2篇被选为封面论文,2篇高被引论文,单篇SCI最高引用990余次,累计总引用次数3000余次。荣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中国科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10余项。
郑俊生 教授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兼任中国超电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级电容器与储能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IEEE PES中国区储能技术委员会理事。2009 年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011 年入选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 一直从事化学电源的研究工作,重点围绕高比能、长寿命锂离子电容器以及长寿命燃料电池的关键化学化工过程开展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1 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已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1 项、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项目1项,上海市科技行动“创新行动计划”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2 项、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项目3 项等。作为课题负责人及研究骨干参加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863” 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科技部重大仪器项目、科技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和世博专项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近年来,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Energy Storage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和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锂离子电容器相关SCI研究论文18篇,受邀撰写4篇关于锂离子电容器材料、负极控制、反应机制与器件设计方面的综述。在锂离子电容器方面,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5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PCT 专利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
李峻峰 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新材料制备与应用。主持各级科研项目20项,发表科研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项,获得四川稀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指导四川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获奖2项,2023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主要学术和社会团体兼职包括:国家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材料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四川省金属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有色金属智库”专家、四川省科技厅技术专家、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技术专家,ACS Nano、ACS Biomacromolecules、ACS Omega、Analytical Chemistry、Ceramic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Electronics、Optical Materials、无机化学学报、无机材料学报、复合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导报等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
刘诗玘 应用工程师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从事激光粒度仪、图像分析仪、纳米粒度仪以及粉体特性分析仪等各类仪器的测试及方法学开发工作十多年,在颗粒表征、仪器的原理、操作、维护以及应用等方面,具有极其丰富的实战经验。
徐世伟 博士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读博士,先后于合肥工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取得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目前在中科院物理所先进材料与结构表征实验室王雪锋特聘研究员团队从事锂离子电池相关前沿技术研究。研究方向包括锂离子电池化学预锂化技术,锂离子电池人工界面层制备技术等。已在Small,Nano Letters,Journal of power science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沙军威 副教授
天津大学  
沙军威,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金属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和储能材料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包括教育部联合基金青年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企业横向研发项目等。已在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6篇,累计引用2200余次,h因子25。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1项,授权22项。受Wiley出版社邀请与何春年、赵乃勤教授共同出版英文专著1部。目前担任Energy Storage Materials、Small、Carbon等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
丁陈蔓 应用工程师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  
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为光催化材料的研制、表征与应用,现任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从事国仪精测业务相关领域高新技术应用开发及技术支持工作,在气体吸附技术应用领域横跨催化、环保、新能源和储氢等。工作中紧密接触一线科研工作者,扎实理论基础,拓展行业应用方向;同时国仪精测业务研发团队在精密测量领域技术沉淀已有16年,可为该领域的用户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技术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王延青 研究员
四川大学  
王延青,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于2010-2019年在日本北海道大学、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及开展博士后研究,在2019年以“双百人才 B 计划”全职回国新成立先进碳与能源材料研究室并独立开展研究,先后入选四川省“青千”计划、四川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特聘专家、天府峨眉计划创业领军人才等。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省科技厅项目等近10项。主要从事超长碳纳米管的单分散原理、碳基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能源、环境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超长碳纳米管在非/弱极性有机体系的分散研究、新型高倍率快充锂电池导电剂、低温锂电池负极、钠电池硬碳负极、电磁屏蔽/吸波材料、超级电容器、碳基导热/散热材料、柔性显示材料、先进高分子功能材料等。在Advanced Science,Carbon,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mall,J Mater Chem A,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研究成果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中国专利优秀奖、山东省专利奖、四川省特聘专家、JSPS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奖励、北海道大学私费外国人留学生特待制度、四川大学优秀科技人才奖、盐都特聘专家等。
万佳雨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大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师从崔屹院士和鲍哲南院士。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师从胡良兵讲席教授;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主要为储能材料与器件等。到目前为止,在能源和材料领域学术期刊如Science,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Energy, Nature Water等发表SCI论文70余篇,总被引用10000余次,H因子47。研究成果被多家海内外知名媒体撰文报道。曾获得美国真空协会全美博士研究生奖(全球每年一名)、中国留学基金委颁发的“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科学家年度榜单(2021, 2022)。受邀在做主题报告、邀请报告等60余次,并担任多本杂志青年编委。
冯吴亮 副研究员
上海大学  
冯吴亮,男,上海大学副研究员,博士学历。2020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物理化学专业。2014年-2017年就职于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从事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电芯研发一职。2020年-2022年就职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博士后流动站。2022入职上海大学理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为全固态电池,锂/钠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方面,主攻新型固体电解质合成及全固态电池界面力场-电场-化学场耦合研究;锂离子电池方面,主攻尖晶石型正极材料稳定性研究;钠离子电池方面,主攻无负极结构研究。目前已在Sci. Adv.、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ACS Energy Lett.、Adv. Energy Mater.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四项国家发明已获授权。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先进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资助,以及上海市“超级博士后”等荣誉。
刘洪涛 教授
中南大学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化学电源与材料研究所副所长,中南大学531第二层次人才。主要从事能源电化学技术和先进电池材料方面的基础应用开发研究,主持和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湖南省科技计划(重大、重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等项目20余项,申请并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发表ESI科研论文200余篇。
蔡晓兰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昆明海创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现担任昆明理工大学“粉体材料与新能源材料制备技术研究所”主任,昆明理工大学“粉体制备工艺与设备开发”创新团队首席教授,云南省“高校金属粉体与设备开发科技创新团队”首席教授。长期从事电池正负极粉体材料、金属与金属基复合粉体、特种超细与纳米粉体等制备工艺技术与产业化研究。主持或主要参与国家、云南省及企业委托项目等2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授权的国家专利2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在国内首次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高效粉体研磨机”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多个领域。同时为企业培养了一批粉末冶金方面研究与生产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
李磊 工程师
营口航盛沈阳分公司  
工程硕士,2017年入职沈阳飞机研究所粉体公司,从事超微粉体粉碎工艺开发与工程应用方向。曾获得沈阳飞机研究所“五小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沈阳所青年岗位能手;营口航盛科技创新先进个人、优秀管理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申请专利4项,发表论文2篇。
张丽娟 总经理助理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  
张丽娟现任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质管部经理,从事粒度仪销售工作10余年,在市场营销和运营管理方面有着敏感洞察力和丰富经验。
周晓东 副主任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  
百特研发中心副主任,具有十年在线激光粒度仪的研发和应用经历,在在线仪器研发及生产现场应用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周骛 教授
上海理工大学  
周骛,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博导,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副主任。主要从事颗粒与两相流测量方法研究,包括三维流场测量、三维喷雾场测量、颗粒污染物监测、纳米颗粒原位表征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和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参与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获2014年上海市晨光计划,2016年上海理工大学首届志远计划。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目前任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SCI期刊《Particuology》首届青年编委、《Measurement》副编辑。
Dirk Wissmann XRF产品经理
德国斯派克分析仪器公司  
毕业于德国锡根大学获得物理学专业。德国斯派克分析仪器公司总部全球XRF仪器的产品经理,负责整个产品线的战略开发,包括应用开发和产品支持。Dirk在光谱分析方面的经验始于他在德国锡根大学的物理学研究生工作。在此期间,他专注研究傅里叶变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应用于UV-Vis谱区内的元素分析。Dirk于1990年加入德国斯派克分析仪公司总部,负责质量控制、培训、应用开发和市场营销。
Olaf Schulz ICP-OES产品经理
德国斯派克分析仪器公司  
德国斯派克分析仪器公司 ICP产品线的全球产品经理,负责战略开发,包括应用开发和产品支持。在用于材料分析和测试的光学发射光谱方面拥有超过35年的丰富经验。凭借物理学工程学位,他最初在罗伯特博世公司(Robert Bosch GmbH)开始了汽车行业的职业生涯,随后在Dr.Ing.h.c.F.Porsche AG工作。Olaf于1989年加入德国斯派克分析仪器公司SPECTRO Analytical Instruments GmbH,从事应用开发、销售和市场营销工作至今。
高原 高级工程师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  
长期从事分析测试表征方法研究工作。目前任全国筛网筛分和颗粒分检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颗粒学会测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持/参与制修订《纳米技术 纳米物体表征用测量技术矩阵》、《粒度分析 图像分析法》、《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测定固体材料孔径分布和孔隙度》等多项国家标准及多项国家标准物质的研制工作。
刘朋飞 应用工程师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主要专注于粉体密度、流动性等测试和评估,以及颗粒粒度分析,能够熟练地进行测试和分析,并提供高质量的测试数据和可靠的技术支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卓越的服务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成功。
上一页12 34 5 6 ... 33下一页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隐私保护 中国粉体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50428号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