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
娄冬冬 应用工程师
卡尔蔡司  
蔡司RMS部门的应用工程师,2017年获得东华大学硕士学位,2021年加入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在场发射电镜,聚焦离子束显微镜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拥有超过4年的电镜领域从业经验,精通材料科学、半导体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曾为国内超过60多大学、科研机构、企业提供显微镜分析解决方案、技术演示和设备技术支持的工作。
管玉鑫 业务发展(BD)主管
北京欧波同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2005-2009 大连交通大学本科 2009-2012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 2012-2015 天津三星电机 分析实验室SEM失效分析 2015至今 北京欧波同光学技术有限公司,从事SEM相关技术支持工作 从事电镜应用工作9年,擅长SEM在金属、半导体等行业的应用和分析,在原理、图像、分析数据解读上有较深的工作经验
王丽 副教授
中南大学  
多年来一直从事铝硅酸盐矿物浮选体系中气-液-固三相界面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开发了铝硅酸盐矿物高效组合缔合体捕收剂,发明了基于微细粒氢氧化镁泡沫浮选的盐湖镁锂高效分离技术、实现了微细粒铝土矿冶炼渣快速沉降及无害化处置,并将研究成果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为战略铝硅酸盐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提供理论支撑。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6篇,其中ESI高倍引3篇,JCR1区论文1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已转让1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11项;获省部级奖励2项;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任东 局长
四川省江油市经济合作局  
庄峰 研发总监
广州戈兰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毕业于石河子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职称。曾任广东基业长青集团技术总监,环球石材集团高级研发工程师。现任广州戈兰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发总监。 主持研发混凝土添加剂、装配式绿色墙板、聚合物混凝土、装饰砂浆、荒料型无机人造石、多功能抗菌型石英石、人造石用不饱和树脂及亚克力树脂、石材/人造石固废综合开发利用等十余项科研项目工作。 发表专业技术论文11篇,其中《混凝土强效剂对混凝土耐久性能影响研究》获得2015年“科之杰杯”绿色混凝土优秀论文。 申请发明专利10项,参与行业、企业标准制定十余项。
桑海博 总经理
合肥谷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民建企业家理事,1995年大学毕业后,曾任职多家上市公司高管。2010年创办了合肥谷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矿石智能分选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先后发明了专利十多项,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从行业的追随者到战略转型的领航者。
郭栋 产品经理
深圳市润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东莞环球经典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华润-深圳市润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华润及环球石材-东莞环球经典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全国CSTM标准委员会委员,人造石专委会成员,东莞市首席技师,无机人造石行业团体标准主编,获有3项发明专利,从业十五年来一直从事人造石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应用技术开发等工作。
李勇 副总经理
广东中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硕士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现任广东中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长期从事人造石材研发、检测、应用研究、标准制定等相关工作,在人造石材的新产品开发、材料研究、检测技术、质量控制、铺贴施工安装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取得了多项成果或荣誉;作为广东中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学术带头人和研发负责人,带领技术攻关团队完成了多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王力 教授
山东科技大学  
王力,山东科技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矿物资源综合利用、矿物材料、煤炭加工与洁净利用领域主持完成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等在内的50余项科研课题;以主要参加者参与完成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曾获山东省、煤炭行业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煤气/天然气中汞污染物的常温脱除技术及应用”获得2019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的STC水溶性树脂被列为2004年国家级新产品。近年研究开发了大粒径硅溶胶、环保硅藻泥、能源环保材料及水处理膜材料等新产品、新材料,其中硅溶胶、环保硅藻泥等产品已投入实际生产应用;基于乳化液吸收的中低浓度VOCs减排技术与装备研究已推广应用30余家,2019年底通过了山东省环保产业协会组织的专家评议鉴定,并获得2020年山东省环保产业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过山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第四届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叶菁菁 应用工程师
弗尔德(上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弗尔德(上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
于怀龙 应用工程师
弗尔德(上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弗尔德(上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
王曾晖 教授,博导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国家青年人才计划,获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凯斯西储大学开展科研工作。长期从事新型微纳机电系统的精密测量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 Nature Phys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Nano Letters, ACS Nano等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并多次在各类国内及国际会议受邀请作特邀报告。IEEE高级会员,中国微米纳米学会高级会员,长期受邀为领域内各类高水平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担任审稿人。
肖定邦 教授,博导
国防科技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导,青年长江学者,湖南省杰青,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培养对象,国防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研究方向:微纳器件与智能微系统。主持173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10余项,获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在Nat. Commun., IEEE TIE, Microsyst.&Nanoengi., JMEMS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并受邀在IEEE Inertial Sensors(2021)国际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获发明专利40余项,担任IEEE Inertial Sensors(2020-2022)国际会议技术执行委员会成员。
水玲玲 教授
 
教授,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国际会议(简称 CSMNT2022),“微纳光子器件及制造”分会场主持人
郭孝东 教授
四川大学  
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入选教育部重要青年人才计划项目、天府万人计划、四川省杰青,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等多项科研奖励。主要研究领域为二次电池相关材料开发与工程转化、电池材料回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四川省重大项目、四川省重点研发/成果转化项目等纵向课题20余项;承担企业重大工程转化项目10余项,总经费3000余万元,主持建成多套万吨级电池材料生产装置。获得授权专利15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Energy Environ. Sci.,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引用超过6000次。
夏永高 研究员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电池绿色设计与循环利用团队负责人。2003年3月-2008年3月, 日本佐贺大学芳尾实验室,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4月-2011年3月,日本关东电化工业株式会社新产品研究开发部基础研究所;2011年4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主要负责新型电解液体系、高容量新型正负极材料及退役电池回收技术的研发。目前为止,已在Nature Commun.、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 和Nano Energ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30余项(其中PCT专利6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 ,参与英国内外学术专著3部撰写了其中四个章节;作为课题/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中科院纳米先导专项计划、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内外企业技术委托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并实现多项目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转移。
江浩 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  
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09年6月获得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9.8-2011.9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11年9月-2013年8月华东理工大学副研究员,2013年9月-至今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现担任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Chin. J. Chem. Eng.责任编辑、Chin. Chem. Lett.编委、Green Energy Environ.青年编委等。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制备的化工基础与应用研究。近5年,以通讯作者在Adv. Mater.、Nature Commun.、Energy Environ. Sci.、Engineering、AIChE J.等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60余篇;获得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霍华 副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4-2009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 理学博士;2010-2011年,法国 ICMCB-CNRS,欧盟ALISTORE-ERI博士后;2011-2013年,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博士后;201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锂/钠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固体燃料电池、催化剂等能源转化与存储相关材料工作机理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在 J. Am. Chem. Soc., Adv. Energy Mater.,Adv. Func. Mater.,Chem. Mater., Chem. Eng. J., 等期刊发表一作或通讯论文30余篇。共同主持编写英国皇家化学会(RSC)New Developments in NMR系列丛书之NMRand MRI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and Devices。
常智 副教授
中南大学  
硕士生导师。博士就读于日本国立筑波大学,博士后工作于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均师从电化学专家周豪慎教授。主要从事高比能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电解液,功能性隔膜,固态电解质,金属负极保护等方向的研究。近五年发表SCI论文近5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共同通讯作者在Joule, Nat. Commun., Adv. Mater., Angew.Chem. Int. Ed. (3), Energy Environ. Sci. (2), Adv. Funct. Mater., EnergyStorage Mater. (2), J. Mater. Chem. A (4) 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他引超过2600次,H因子28,其中ESI高被引论文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持中南大学科研启动项目1项。目前担任国际期刊《Materials》杂志客座编辑以及Adv. Mater., Angew. Chem., J. Am. Chem. Soc., Energy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 Energy Storage Mater., Carbon, 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等国际著名SCI期刊的审稿人。
季恒星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应用化学系党总支书记。2003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取得学士学位,2008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师从万立骏院士;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在德国莱布尼茨固态与材料研究所任洪堡学者,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8月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任教,并从事能源电化学研究。归国工作以来,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J. Am. Chem. Soc.、Angew.Chem. Int. Ed.、Adv. Mater.等化学和材料领域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论文总引用12300余次,H-index 54;中国化学会和国际电化学会会员,担任J. Energy Chem.、Chn. Chem. Lett.、《电化学》杂志编委,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面上项目,曾荣获中国化学会“电化学青年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研究校长奖”、Nano Research “Young Innovators Award”,研究成果入选教育部2020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上一页1... 5 6 78 9 ... 32下一页
Copyright©2002-2024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隐私保护 中国粉体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50428号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