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
王余莲 教授/副院长
沈阳理工大学  
博士、教授,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校园先锋示范岗”,辽宁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负责人,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沈阳市中青年创新人才,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优秀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菱镁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矿物材料分会青年理事、辽宁省颗粒学会理事、《化工矿物与加工》《中国粉体技术》期刊编委等;主要从事矿物粉体材料制备及功能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10项,千万元级别等企业合作项目10项;发表SCI、EI等论文6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申请发明专利8项;出版著作3部;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菱镁行业协会科学技术青年科技奖等10余项奖励;主持国家级、省级等教研项目10项。
崔爱莉 教授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化学系,研究方向为金红石钛白粉后处理工艺和理论研究;脱硝催化纳米二氧化钛的研制。曾承担过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国内企业合作项目十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一百多篇,专利十余项。兼任中国钛白粉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化工学会硫磷钛资源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
张剑 总经理
张家港市通沙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汪济奎 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  
中共党员,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上海市改性塑料联盟副秘书长,技术专家。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改性与加工及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重点研究绿色环保新材料,涉及各种高分子材料的配方设计研究、改性塑料开发研究、橡胶与塑料制品的特性分析、降解高分子材料、回收高分子材料的高值化应用、医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产品缺陷分析、电缆料、木(竹)塑复合材料、阻燃高分子材料、抗静电材料、纳米材料及聚合物改性与加工等方面的研究。长期从事国家计划和企业应用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与多家企业有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出版教材2本,翻译译著一本。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获得多项发明专利。与企业合作,多次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奖。
李宝智 教授级高工
原核工业部包头助剂厂  
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从事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及复合技术的研究工作30余年,从最初的高岭土改性、到碳酸钙粉体改性,再到现在的石英砂及硅微粉表面改性,为国内众多非矿粉体企业提供了技术保障。现兼职多家企业技术顾问。
黄士飞 教授
扬州大学  
工学博士(赵玉峰教授、张久俊院士团队),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专项获得者;清华大学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康飞宇教授、曹译丹教授团队),现为扬州大学“青年百人计划”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新加坡Viser学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攻新型高能电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及其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与机理研究。近五年发表研究成果40余项,其中SCI 论文30余篇(AFM、EnSM、Nano Energy、Applied Energy等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多篇入选ESI高被引);主持参与国家、省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
张波 教授
天津师范大学  
博士,研究员。2010年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一直进行相关锂电负极材料的研究工作。曾经在天津渤海化工集团从事导电炭黑研发、在中海油主持完成了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产业化项目,项目金额近千万元。国外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多篇,被引用近千余次。进入天津师范大学能源材料工程中心后,先后主持进行了多项校企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2015年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间相炭微球、硅碳负极材料、快充石墨负极、低温负极材料以及锡基负极材料等课题的应用研究。
张建峰 教授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进工程材料研发与应用技术等研究。2007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2008-2012年先后于日本东北大学和德国罗斯托克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2-2014年担任日本东北大学助理教授,2014年回国工作至今,获得江苏省特聘教授计划、“六大人才高峰”、双创计划“科技副总”、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等奖励,发表论文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3项,发表学术专著一部。
任旭 销售经理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  
任旭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现任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自加入百特一直深耕粒度仪的测试技术研究和销售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背景,同时又具有多年的颗粒表征实践经验,对于粒度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谈玲华 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特种超细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颗粒学会测试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颗粒学会常务理事及特种粉体专委会主任,江苏省低碳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项目评审专家。主要从事特种微纳米粉体的检测、性能调控、宏量制备及工程化转化技术研究。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国防基础产品创新***专项、国防科技****计划项目及企业委托横向项目等30余项,主持完成多项特种高能材料超细化的技术转化项目,获兵器工业集团三等奖1项。
张晓明 高级工程师
江西广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广源化工研发中心技术经理,主要从事非金属粉体的加工工艺及表面改性研究,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建材材料协会碳酸镁分会副会长,“科创中国”江西省企业创新达人优秀代表,非金属矿行业先进个人,起草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2项。获中国非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主持开发省级新产品4项。
钱付平 教授
安徽工业大学  
博士,博导,二级教授,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宝钢优秀教师、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中国化工学会过滤与分离专委会委员、暖通空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CAHVAC)净化专委会常务委员、安徽省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工业通风除尘有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安徽省科技攻关、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在国际、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出版专著1部。目前授权发明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4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7,2/8)、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10)、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2/3)。
金晓晖 产品专家
步琦实验室设备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瑞士步琦喷雾干燥仪与冷冻干燥仪产品专家,负责仪器的应用与市场开发:生物医药领域、食品、化工、陶瓷材料等。长期以来深入挖掘客户需求,为各领域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俞建峰 教授
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长期从事粉体加工装备、工业互联与智能控制、机器人控制研究。现任中国化工学会过滤与分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器人工程专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江苏农业工程学会理事。2017年入选江苏省“企业创新岗”科技副总、2014年入选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2011年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承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研究项目、南京海关科研项目;与产业界紧密结合,开发出粉体智能装备。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5项,出版了编著《微纳粉体加工技术与装备》和专著《超细粉体制备技术》,运用现代设计方法设计超细粉体粉碎和精细分级设备。2020 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2019 年江南大学荣智权奖教金,2011 年、2015 年分别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均排名第三)。2023年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张国旺 教授级高工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博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中南大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首席专家、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心副主任。曾任院资源所副所长、矿冶装备所所长和金磨科技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超细磨技术和选矿装备的研发及应用工作,在超细磨装备技术的研制和大型化上发挥了关键作用,研发的立式螺旋搅拌磨机已在国内外应用800多台(套),研发的高效石墨再磨磨剥机在中国五矿萝北石墨选厂成功应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超细粉碎设备技术和磨矿分级装备专著2部。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冶金矿山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中国五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曾荣获全国“讲理想、比贡献”科技创新标兵,中国五矿劳动模范和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工作者等。
邱伟斌 博士
赣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报告题目:功能陶瓷材料的催化应用发展现状及前景报告摘要:随着社会和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光/电催化技术通过与可再生能源的耦合,将大气中的小分子化合物(N2、CO2等)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如氨、CO和碳氢化合物),因其绿色环保的优势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光催化技术的应用依托于高性能、高稳定性催化剂的研发,功能陶瓷材料因具有优秀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半导体性能以及高比表面积在光/电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对于功能陶瓷材料在光/电催化领域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通过合成高比表面积的蜂窝陶瓷作光/电催化剂载体;二是开发具有本征催化活性的陶瓷催化材料解决光电催化剂稳定性问题。我们希望结合当前发展现状、不足及我们的研究基础,对功能陶瓷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已期为研制高活性、高稳定性且低成本的光/电小分子转换催化剂提供参考。个人简历:邱伟斌,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能源转换应用研究。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Nat. Commun., Appl. Catal., B, 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5篇,其中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论文6篇,ESI热点论文2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文章总被引用次数超过1670次,H因子为13,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
伍宜松 总经理
广东鑫信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 陶瓷精密模具及CNC粉末成型电动压机,机器人陶瓷下料机。创业历程:2001年7月开始创业,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于2005年6月正式成立自己的公司【广东鑫信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从事粉末冶金及精密陶瓷成型行业多年,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短短几年急速发展,于2014年在东莞市东坑镇购置国有土地50亩,建筑新厂房面积达52000㎡,建立东莞鑫信工业园区作为华南生产基地,广东鑫信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粉末成型压机和粉末成型模具及非标自动化等一系列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企业,并在国内外各地(如:苏州,株洲,泰国,菲律宾等)设立子公司,经过不断的努力广东鑫信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目前在全球粉末冶金模具及粉末成型压机行业中处于名列前茅的地位。
陈吕 董事长
东莞市亿富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 双碳”时代下对陶瓷材料纳米研磨的机遇与挑战个人简历:机械工程学专业,砂磨机行业专家,从事机械研究15年以上;带领团队完成各类砂磨机设计,荣获30多项专利;获得过优秀技术团队奖,锂电行业最具技术创新奖等。 
钱光人 教授
上海大学  
报告题目:传统工业陶瓷环保高端转型的对标与挑战个人简历: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大学城市矿产与产业生态中心主任;上海大学江西材料基因组工程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科技部固废专项首席科学家,江西双千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上海环境学会固体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产业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固废专项首席科学家。研究领域:城市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产业污染物环境净化材料。
殷小安 产品经理
贝士德仪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陶瓷粉体比表面积、骨架密度及陶瓷膜通孔的表征技术提纲: 1 快速比表面积测试在陶瓷粉体生产质量监控环节的应用 2 高通量(12分析位)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在陶瓷材料生产及研发中的应用 3 陶瓷材料骨架密度表征技术-气体置换法 4 陶瓷膜通孔孔径表征技术-泡压法个人简介殷小安 ,现任贝士德公司资深产品经理,具有近10余年吸附表征行业工作经验,扎实的技术理论与丰富的实验室实战经验。
上一页1... 28 29 3031 32 ... 39下一页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隐私保护 中国粉体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50428号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