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
聂品旭 项目负责人
博世先进陶瓷  
报告题目: 3D打印加速半导体产业陶瓷精密制造个人简历:聂品旭,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陶瓷专业,一直从事陶瓷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市场应用开发,主要包括陶瓷高端粉体制备,先进陶瓷成型,烧结等工艺开发,对半导体,医疗,新能源领域有多年的市场拓展经验,自2021年开始,从事陶瓷3D打印技术这一创新制造技术的应用开发。
褚衍辉 研究员
华南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 高熵超高温陶瓷材料个人简历:褚衍辉,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员,2016年博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其中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博士联合培养。2017年开始从事高熵陶瓷材料研究工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Matter、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cta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主持基金委优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等项目,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6)、美国陶瓷学会Ross Coffin Purdy奖等,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副秘书长、《Int. J. Appl. Ceram. Technol.》和《Journal of Materiomics》期刊编委等。 
明亮 产品经理
中电科四十八所/湖南烁科热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半导体行业用SiC陶瓷材料热工装备与技术发展                       个人简历: 明亮,博士研究生,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八研究所下属公司(湖南烁科热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长期从事碳基材料、半导体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等领域热工装备研发和工艺技术研究,以及产业化推广工作。负责《高性能碳化硅零部件关键设备研制与工艺验证》等多项国家省市级重点研发项目工作,申请专利30余件,发表文章20余篇。
李贝宁 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报告题目: 面向激光照明应用的荧光陶瓷3D打印技术  个人简历: 李贝宁,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荣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市“超级博士后”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无机光功能材料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研究,主持上海市启明星(扬帆专项)1项,参与院重部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第一作者身份在Addit. Manuf. Adv. Sci.等期刊发表文章7篇,申请专利4项,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报告。
高尚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连理工大学  
高尚,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开展硬脆材料超精密加工机理与工艺、多能场复合超精密加工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担任《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编委、《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青年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机械工程学报》期刊青年编委、河南省超硬材料及制品技术创新中心理事会理事等。近年来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JCJQ计划技术领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等项目2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篇;第一作者出版英文专著2章,参编中文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8项;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机械工程学报》创刊70周年优秀论文奖和高影响力优秀论文奖;入选大连市“兴连英才计划”高端人才。
赵毅 董事长
上海数造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光固化陶瓷3D打印设备及材料研发进展  个人简历:湖南湘潭县人,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做过两次博士后研究,曾长期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研究开发了国内首台激光固化3D打印机,在增材制造、3D数字化、逆向工程等方面有创新和研发成果,从2000年起,兼职进行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后创立上海联泰和上海数造,成功把光固化3D打印机、结构光三维扫描仪、陶瓷3D打印机技术产业化,为我国的3D打印和数字化制造做出了较大贡献。现担任上海数造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增材制造专委会主任。获得部分奖项如下:★ 2018年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4年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快速成形制造若干关键技术及装备★ 1998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LPS激光快速成型机与光固化树脂
阮文红 教授
中山大学  
现任“高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功能化和高性能化。近五年来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所参与完成的“非层状纳米粒子的表面接枝及其在高分子材料改性中的应用”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牵伸分散纳米粒子技术及其在聚丙烯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有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已实现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张存君 副总经理/专业委员
江苏如通工业/全国半导体标委会  
1984年从江苏省宜兴陶瓷工业学校硅酸盐工艺专业毕业后,先后到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南京化工学院、韩国三星株式会社、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进修学习并与其专家教授进行项目科研。曾任江苏省新沂陶瓷总厂技术科长、研究所长、分厂厂长,江苏凯达(日窒)石英有限公司经理,江苏中腾石英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苏如通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深耕石英行业30多年,指导研发生产的角形硅微粉、圆角硅微粉、球形硅微粉、低辐射超细硅微粉深受国内外电子材料、硅胶、油漆涂料、精密铸造厂家的认可与好评。在省、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参于国标、军标、行标制修订上百个。
李斌 技术总监
山东物元高端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李斌,毕业于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任职山东物元高端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多年从事球形粉体相关工作,包括球化生产线设计、工厂建设、人员培训、运行管理、质量体系建设、球化工艺设备改进优化(燃烧系统、输送防护等),全程参与兰陵县益新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年产1万吨球形硅微粉科技研发创新项目。
黎兴刚 研究员
南方科技大学  
黎兴刚,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研究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主要从事金属雾化制粉技术、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粉末冶金技术、多相流传热传质过程仿真模拟等交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GF科工局进口替代项目、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北京市科技项目、深圳市科创委项目等十余项。开发了国内首台耦合压力-气体雾化制粉装备及相关技术。主编/参编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担任《粉末冶金技术》、《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期刊编委。
钱海燕 教授
南京工业大学  
从事微纳米功能粉体材料的制备、表面改性、性能表征以及内在机理的研究。主要方向:(1) 以颗粒生长过程为基础,开展功能粉体材料的结构设计、形貌调控与机理研究;(2) 无机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及其在高聚物中的应用;(3) 微纳米粉体制备与修饰的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开发。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项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创新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以及多项企业合作研发项目。担任《POWDER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ADVANCED POWDER TECHNOLOGY》等国际期刊审稿人。在各种正式期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
邱杨率 副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ISO/TC 345石墨领域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内专家组成员,《鳞片石墨》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长期从事非金属矿选矿及深加工、超细矿物粉体的分级及新型矿物材料开发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主持石墨深加工相关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2项,深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石墨深加工子课题1项,国际合作、事业委托、企业委托等其它横向项目20余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湖北省重点研发及其它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石墨选矿深加工试验研究、可行性研究、技术改造及工程设计项目40余项,对全球范围内的石墨资源及市场有广泛的研究,同时对石墨选矿、石墨提纯及球形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2篇,申请发明专利10件。
袁方利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开展特种粉体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重点围绕热等离子体制备特种功能粉体进行设备研制、粉体材料研发和应用研究。研发了高频热等离子体制备粉体装置,实现了纳米球形氧化铝、氧化硅和球形难熔金属粉及纳米金属粉体等的宏量制备;开发了热等离子体制备纳米硅粉的绿色工艺,制备的纳米硅粉在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开展了硼化物和碳化物等超高温陶瓷粉体研制,实现了超高温陶瓷粉体的批量化制备;发表SCI论文10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中国颗粒学会-赢创颗粒学创新奖。
李丰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苏州帕尓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后和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01-2019.09),南京邮电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微纳米光电子器件和材料研究工作,在高功率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及工业应用、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工艺、LED和OLED照明和显示、纳米材料和纳米制造等技术领域拥有丰富的科学研究和在中美两国成功创办4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科学研究领域,主持和参加的国家和省部及地方各级科学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超过20项,在相关技术和产业领域申请国内外专利超过100项,其中80项专利获授权,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199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电机工程系。曾先后在世界500强的美国英格索兰(Ingersoll-Rand)公司任实验室主任和美国杜邦(DuPont)公司任高级工程师。2008年1月作为外籍专家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所专门引进任学术带头人,组建微纳米光电器件和纳米材料及制造技术研究课题组,同时开展产业化工作。荣获苏州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苏州工业园区创新创业人才”奖(2008),国家外专局“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奖励(2009,2010),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十大海外归国创新创业人才”奖(2011),南京市首届“321人才引进计划”奖励(2012),江苏省丹阳市“高层次海归创业创新人才”奖(2013),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市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奖(2015),安徽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奖励(2020),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海外引才计划–外国专家项目”奖励(2023–2025),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外国专家个人类项目”奖励(2024–2025)。
庄思濛 产品经理
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复纳科学仪器粉末原子层沉积产品经理。拥有丰富的纳米产品经验,目前为美国Forge Nano进行PALD技术的推广及市场工作。
熊向军 总经理
儒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熊向军,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儒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在粉体表征领域有着二十年的行业经验。对于粉体从纳米到微米范围内的粒度粒形分析,以及粉体的吸附表征,特别是多孔材料的高压吸附性能和催化剂的高通量评价技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德国巴斯夫HTE高通量实验技术公司的中国业务Partner,致力于推广巴斯夫先进的催化剂高通量评价技术,特别是在电解水及绿氢、动力电池、炼油和天然气、环境催化TWC领域的推广。
燕军 总经理
苏州泰纽测试服务有限公司  
1996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01年完成学业后 先后在英国的伦敦,北威尔士和苏格兰工作。2016回国在苏州工作,担任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站长、苏州泰纽测试公司总经理职务,受聘于西南石油大学和上海大学兼职教授。燕军教授拥有30多年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经历,工作区域和地点包括了英国,挪威,荷兰,以及中东和非洲的国家和地区。主要研究包括了低场核磁共振、CT和射线等技术的实验室和现场应用,其中包括对样品的测试、流程制定、数据解释、成像分析、行业标准建设和理论研究等, 所涉及到的领域包括了能源、地矿、高分子材料和新材料(粉体,颗粒,浆料)等的应用。
凌晖 研发总监
广州哈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应化专业毕业,美国南哥大MBA。长期任职顶级跨国化工企业近30年,有着多种跨部门跨行业的经历。在粉体分散及粉体表面改性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郑生力 技术总监
南京利可生新材料有限公司  
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1987-2005年就职于江苏省化工研究所2006-2007年就职于江苏钟山化工有限公司2007-2011年就职于南京皇家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2011-2015年就职于南京威格德新材料有限公司2015年---至今就职于南京利可生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期间,共取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发表科技论文8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段先健 正高级工程师
湖北汇富纳米材料/广州汇富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汇富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气相法纳米粉体制备、表面改性及应用研究,在超细粉体的制备及应用方面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申请国际专利3项,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2项。参与多项国际、国家及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参与10余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的研究,荣获中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上一页1... 27 28 2930 31 ... 39下一页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隐私保护 中国粉体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50428号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