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 至今,浙江大学化学系教师
2010-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
2005-2006年,浙江大学学科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2000-2005年, 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专业
1996-2000年, 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专业
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团队。
现任浙江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兼浙江大学有机与药物化学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化学和有机材料化学领域研究,注重新型手性催化剂和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不对称有机反应和药理活性分子高效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以及锂电池电解液中的添加剂和橡胶、塑料、膜、油品、涂料及油漆中的抗老化助剂等有机功能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主要学术贡献点:
1. 设计合成了手性螺环磷酸(SPAs)、第二代手性螺环磷酸(SPAs 2.0)和平面手性磷酸(PPAs)等新型手性磷酸催化剂及其相关手性膦配体,并全部实现商品化(共70种),被广泛应用于不对称催化合成领域;
2. 发现三重氢键催化活化的新模式,提出三重氢键导向对映选择性组装的合成新策略,发展了一系列不对称有机催化串联反应合成药理活性手性杂环化合物的新方法、新反应。
3. 开发了多种硫系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以及光稳定剂、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抗水解剂等聚合物改性用的抗老化助剂材料的新产品、新工艺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学术影响力:
手性螺环磷酸催化剂(SPA Catalyst Kit,46种催化剂,专利CN102030780A),专利许可大赛璐药物手性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日本株式会社大赛璐集团)和美国STREM公司进行生产和销售。前13个国家包括美国、德国、瑞士、日本、法国、英国、克罗地亚、荷兰、印度、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中国等的上百个知名课题组在280多篇论文中使用手性螺环磷酸,解决了手性化学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其中124篇顶尖期刊,包括2篇Science,15篇Nature及系列子刊, 2篇Chem., 1篇PNAS, 34篇JACS,70篇Angew. Chem.,并引发了系列相关理论研究和研究评述;充分说明新型手性催化剂是手性合成化学创新的源泉。
■Science, 2018, 361, 8707 应用手性螺环磷酸解决60多年前Ugi人名反应难题
■Science, 2019, 363, 1429 应用手性螺环磷酸实现不对称光催化新反应
■Science, 2016, 351, 961 评价手性螺环磷酸是主要的手性布朗斯特酸之一
■Nature, 2012, 483, 315 应用手性螺环磷酸探索不对称催化螺缩酮化反应
■催化作用模式扩到六类: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与路易斯酸共催化、与光协同催化、跟金属络合催化、手性相转移催化、非均相催化等
■应用研究领域扩展到八个:不对称催化、全合成、糖化学、碳氢活化、理论计算、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手性分析与识别、手性发光材料等
■应用手性螺环磷酸首次解决Ugi、Fischer indole、Paal–Knorr、House–Meinwald重排、 Piancatelli重排等五个重要有机人名反应不对称催化难题
■应用手性螺环磷酸发现上百个不对称新反应,引发一系列理论研究和研究评述
在手性催化剂及手性配体、药物合成工艺和药理活性化合物创制等领域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三十多项,专利成果转化实施12项,获2012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60余篇SCI收录的学术论文,论文被他引2000多次,H因子29。
课题组拥有便利的有机分析主要设备条件,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红外、核磁、元素分析和质谱等。